文物“可触摸”:MR技术与考古现场的跨时空对话

核心内容:聚焦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展区的MR技术应用,解析如何让沉睡千年的文物“触手可及”。观众佩戴MR眼镜后,可“站”在虚拟复原的辛追夫人墓室中——移动头部视角,“看到”棺椁上的漆器花纹逐渐清晰,伸手“触摸”虚拟帛书(传感器反馈纸张的柔软触感),甚至“翻开”竹简阅读古文字(AI实时翻译成现代汉语)。技术团队通过高精度激光扫描(精度0.1毫米)获取文物三维数据,结合历史文献复原其原始摆放位置与使用场景。这种“跨时空对话”不仅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(尤其是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),更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工具(如通过MR模拟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)。类似的“可触摸”技术已在殷墟甲骨文展区、三星堆青铜器展厅试点,未来或将成为博物馆的“标准配置”。
关键词:MR技术、文物触摸、考古复原、沉浸式考古、跨时空体验